如何理解西方(上)


有个有意思的事儿。中国有些中年男子,夏天感觉太热了,穿T恤衫穿背心喜欢把下半部分卷起来,露出肚子,外国人看到感觉很好玩,称之为“北京比基尼”。很多外国人被中国男人的自信所感染,纷纷效仿。

这件小事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。有些事儿我们习以为常,换个外部的视角,才能发现它的特别之处。而更重要的是,这个“特别”并不等于不好 —— 当然,也不等于好。

那我们看别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?互相注意到对方的特别之处,进而能用对方的眼光重新观察自己,这样不但能加深互相理解,还能加深自我理解。你具有的一些特点,如果不和别人比较,你都不知道那是你的特点。你认为天经地义就应该这么办的事情,可能别人不是这么办的。中国古人讲要“以人为镜”,我看做到这个程度,才算是智识上成熟。

我想跟你探讨一下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如何理解西方。现在中国跟西方的交流很多,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西方、特别是对美国的了解,远远超过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。但是你能想到,双方仍然有很多误解。我想给你提供一个有意思的视角。

1.个人主义

西方人和咱们中国人最重要的差别,也许可以用一个叫做“框架线段任务” [1] 的实验说明。下面图中是一个小正方形,里面有一个竖直的黑色线段。请看好 —— 

现在我们把这张图拿走,再给你两个跟刚才那个正方形大小不一样的两个正方形,请你完成下面两项任务。一个叫“相对任务”,就是在新正方形中也画一条线段,线段长度跟正方形的相对大小要跟前面那个图形一致;一个叫“绝对任务”,也就是不管新正方形有多大,你都要画出跟原来那条线段一样长的一条线段。两个任务的正确答案如下图所示 —— 

研究表明,西方人、特别是美国人,完成绝对任务的得分更高;而东亚人,更擅长做好相对任务。

换句话说,西方人看什么东西,更关注这个东西本身,而咱们东方人更关注这个东西跟其他东西的关系

我还听说过其他的实验,结论都是相似的。比如给美国人看一个人的照片,美国人注意的就是照片中的这个人;给韩国人看同样的照片,韩国人会很关注照片的背景中都有什么东西。

这个道理是西方人更注重个人,东方人更注重个人跟群体的关系。而这个差异已经潜移默化到了视觉的层面。如果有什么东西能称得上“根深蒂固”,我认为这就叫“根深蒂固”的差异。

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都是农业文明,居住地点是固定的,身处熟人社会必须时刻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;而西方人 —— 特别是英美 —— 起源于海洋文明,搞贸易,习惯了独自在陌生人的世界中闯荡。也可能是宗教的影响,我们专栏刚刚讲过本·夏皮罗的《历史的正确一侧》这本书,基督教给西方文明种下了个人主义的基因。也有人认为是启蒙运动以后,西方的个人主义倾向才越来越强。

不论如何,我们要了解西方,必须首先明白这一点:西方人讲个人主义。

注意这可不是说个人主义好。其实我私下认为咱们中国人的整体视角更高级……但是我们得理解这个差异。理解了个人主义,你才能理解中国跟西方的各种观念冲突。

2.个人和群体

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·海特在《正义之心》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。说有这么一件事 ——

从前有一个女人,她家里有一面很旧的国旗,都已经褪色了,她不想要了。但是国旗毕竟是块挺好的布,她不舍得扔掉,就国旗撕成了好几块,放在家里当抹布用。这件事没有被其他人看到,只是她自己在用。

那请问,她这么做是不道德的吗?

美国人认为这样做没什么问题。只要不伤害别人,你爱干什么那是你的事儿。而研究者问印度人,印度人说这个女人做的不对。他们会列举一大堆理由,说这件事能拐弯抹角地伤害了谁谁谁 —— 但是进一步的心理分析发现,印度人纯粹是先认为这件事不对,再去找理由证明自己的立场。

你只有理解个人主义才能理解这个心理差异。个人主义者认为人是一个一个的,“个人”是最重要的东西,以确保个人自由为优先 —— 前提仅仅是不伤害别的个人。而东方人比较重视群体,可能你没有伤害任何一个具体的人,但是你伤害了“群体” —— 哪怕只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,也不行。

我们知道西方 —— 特别是法国和德国 —— 曾经在近代经历过集体主义盛行的阶段,结果带来的是血腥的法国大革命和德国法西斯战争。所以今天的西方世界,尤其反感集体主义。美国人认为集体会压迫个人,集体会作恶。

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认为私营企业是道德的,是高效率的,是美好的;而官办企业则是不公平的,是低效率的,甚至可能是邪恶的。甚至连美国政府都认为凡是能交给私人做的事儿都应该交给私人,而不应该由政府做。比如美国的航天项目,政府就认为让埃隆·马斯克做就比让美国国家宇航局做好。

更进一步,美国人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太大了,已经垄断了,它就相当于是官办的了,它就会作恶。其实这个观念不一定对,很多经济学家证明大企业的效率更高,但是美国上上下下依然认为中小企业才是好的。

咱们中国人说“团结力量大”,我们可能觉得这只是一种自豪感的表达,并不是说要团结起来去对付谁 —— 但是在美国人看来,你团结起来想干啥?西方对集体主义有一个强烈的忌惮心理。对于中国的超大企业,我们认为是国家实力的代表,可能感觉自己虽然跟这个公司没啥关系,但是作为中国人也与有荣焉,而美国人不能认同这样的自豪感。

3.权利和分权

讲个人主义的人必定非常注重个人权利。所谓权利,说白了就是你拥有什么,你可以干什么。其实人人都有权利意识,我们从小就知道要分清楚哪个东西是我的、哪个是你的 —— 但是美国人的权利意识要更强一些。

这在民间表现为人们不会随便“共享”别人的东西,所有权界限很分明。有些老一辈的中国人不适应美国人这种权利感,有时候觉得美国人很自私,其实并不是这样。我的体会是美国人非常乐于助人。在美国你的车要是出毛病了,停在路边打开应急灯,很快就会有人停下来问你需不需要帮忙。很多人把捐款当成每年例行的事情去做。但是美国人对被人侵犯权利,非常敏感。

权利思维可以解释很多现象。比如我们看美国经常发生校园枪击事件,人们就不理解,枪支如此泛滥,你政府为什么不禁枪呢?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人民必须武装自己将来才能推翻暴政 —— 其实那是不太可能的,个人再怎么武装也不能跟正规军对抗。美国政府不禁枪的根本原因在于持枪是一项个人权利,就这么简单。

利弊分析是次要的,权利才是首要的。持枪好不好,那是另一回事,关键是公民有权持枪。所以即便是民主党政府都没想过彻底禁枪,最多也就是想限制一下而已。

权利意识强,人们就会主动尊重别人的权利,人们就会比较重承诺,就会比较讲规则。权利意识还保障了自由。如果别人有这个权利可以做这件事,哪怕你不喜欢,你也得让人做这件事。

权利意识还包括承认特权。所谓特权,就不是每个人天生具有的权利,而是你因为能力出众争取到的、或者花钱买的、或者纯粹是因为家庭出身而拥有的权利。

比如哈佛大学录取学生会对校友的子女有特殊照顾。那你说这不是任人唯亲吗?这不是腐败吗?很多美国人对此非常不满,也认为这么做不对,但是美国人认可哈佛这么做。本质上来说,哈佛大学是个私立大学,它有权录取任何人。

对比之下,我感觉咱们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并不是很强。比如说有人在高铁上占座,有人明明买的是普通的票,看商务座有空位就非得坐在商务座,这种事情在美国不太可能发生。当然你也可以说中国人更有平等意识,鄙视特权 —— 而西方对阶层、甚至对贵族,都是认可的。

权利意识容易帮助我们理解美国的政治系统。咱们中国人经常说要做“一个拳头的中国”,不要做“一盘散沙的中国”,而美国政治系统既不是一个拳头也不是一盘散沙,可以说是个“一堆拳头”的国家。美国是个分权系统 —— 不仅仅是三权分立,可以说是多权分立。

美国每一个州和每一个民间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独立性,拥有联邦政府不能干涉的权力。美国政治的本质不是全民大民主也不是两党轮流坐庄,而是利益集团博弈制。教师工会、步枪协会、不管是什么组织,只要你的人数足够多,影响力足够大,你就可以坐下来跟政府讨价还价,你就可以出面支持或者反对哪个政客,你就可以游说国会议员通过对你有利的立法。

当然,这里面必定有效率不高的问题,也会有腐败问题。很多人认为美国这个利益集团博弈系统其实就是制度性的腐败,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。但是,从个人主义到权利意识、到分权体制,这是最符合西方思想的政治状态。

这跟咱们中国人习惯的大一统思维非常不同,所以我们有时候无法理解美国的一些做法。比如美国哪个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发表了“辱华”言论,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美国政府为什么不管一管这个电视台呢?这不说明美国政府也想辱华吗?其实美国政府管不了电视台说什么 —— 别忘了连特朗普都整天被“辱”!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国家看做一个个体,这对西方国家通常不适用。

今天讲的都是西方什么样,而不是说这样好不好,更不是说中国应该是什么样 —— 其实现在有很多美国人羡慕咱们中国做事的风格……咱们明天再说。

注释
[1] 乔纳森·海特在《正义之心》这本书的第五章描写了这个实验和相关的研究。

©得到|万维钢·精英日课3
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